經常跑步的人,需要做好3點,有益關節健康!
跑是一種簡單方便的運動方式。跑動對身體的益處,也是每個人都非常想要的,既減肥,又強壯,關鍵是不需要占用太多的時間、空間,只需每天選擇合適的時間,到家門口,或公園去跑,完全可以輕松實現。然而,盡管跑步很方便,但它對身體的損傷,尤其是膝關節,不可忽視。跑動傷膝蓋嗎?回答是肯定的但如果在跑步時,能抓住這三個細節,并堅持做好,就能有效地保護關節,大家不妨多了解,多學習。
左右腳要均勻地用力。
許多人跑步時,其實腳受力,不平衡,一只腳用力過猛,另一只腳起輔助支撐作用,這顯然是不對的。雙腳受力不對等,不僅會導致跑步時感覺自己更吃力,跑起來會感到腳部關節不舒服,還會導致小腿肌肉受力不平衡,最終會導致一條小腿肌肉變粗,另一條跟不上,因此對整個腿也會造成很壞的影響。最重要的是對膝蓋的影響,當然,如果不注意用力,膝蓋受力也會受到影響。因此,在跑步時,一定要保持左腳、右腳的力量平衡,千萬不要一腳高,一腳低,這種姿勢是錯誤的,一定要放棄。
二、避免腳外側過度活動。
一些人跑步時,喜歡長時間增加自己的運動量,這看起來很有耐力,能跑很久,但對關節來說,這并不好。人類的關節,其實和機器一樣,都有自己的支點,假如長時間不休息,支點的磨損會加大,從而導致關節受損,膝蓋也不例外,因為膝蓋是支點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提醒大家在跑步時,還要注意把握好時間,尤其是在跑步時,我們的腳是先著地的,而且是受力最大的,這樣對膝關節的影響,當然也是最明顯的。所以建議每跑一次,最多不要超過1小時,半小時是最合適的。
三、跑步前要注意拉伸。
有些人認為拉伸是“多此一舉”,但事實并非如此。拉力運動,跑步前必須做好準備,因為拉力可以使關節更好的伸展,從而更好的運動,如果不注意拉力,跑步時,關節可能無法做出反應,最終會導致關節損傷,嚴重時,還可能導致關節、韌帶一起損傷,所以聽起來有點夸張,跑步對關節的影響是如此之大,特別是膝關節。實際上,情況的確如此。所以,提醒大家在跑步前,最好做個10分鐘的伸展運動,這樣能鍛煉筋骨,對身體更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