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社怎么協同增強青少年的體質
目前我國青少年體質存在哪些突出的問題?運動時間長了,達到標準需要多少時間?怎樣鼓勵孩子參與體育活動?
中國教育報微信公眾號近期圍繞“青少年體質健康管理”的主題進行了專題調查。研究結果表明,參加調查的3000多名家長中,有近七成認為他們的孩子有一定程度的體質問題。百分之七十九的父母說他們的孩子每天運動時間不到一小時,有將近四個人說他們“幾乎不運動”。
近幾年,青少年的體質健康水平有所提高,但仍存在一些問題。此次調查中,約四分之一的父母反映,孩子視力明顯下降,其次為身體健康狀況惡化,超重肥胖,駝背,睡眠質量差。在父母眼里,影響孩子身體健康的最主要因素是“缺乏合適的戶外活動環境”“學習壓力大”“手機上癮等電子產品上癮”。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體衛藝研究所所長吳鍵認為,青少年身體素質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環境、社會發展和個人選擇等。室外活動時間強度不達標,日常飲食不健康,過度依賴電子產品,對體育鍛煉重視不夠,都會對青少年體質健康產生不良影響。
近幾年,中小學生的體質健康問題備受關注。去年底,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期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要求各地要開足開足體育課,嚴格執行學校體育課程剛性要求,不斷擴大課程范圍,逐步增加課時,豐富課程內容。教育部等八部門聯合發布了《關于全面防治兒童青少年近視的實施意見》,要求各地積極推進校園體育項目建設,將加強學校體育、體育課和戶外活動作為重要抓手,完善學校體育評價和獎勵制度,使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快樂,增強體質。
怎樣幫助青少年進行身體素質管理?家長們認為最重要的是“學校積極組織體育活動,保證學生有足夠的鍛煉時間”以及“經常與同伴在戶外活動”。百分之六十五的父母說他們現在沒有時間陪孩子鍛煉,“但是他們愿意做出改變”。一些家長建議,社區應該加強少年兒童的活動場所建設,提供足夠的運動設施,同時,建立和完善兒童體育社團、社區體育指導員等配套制度。
針對這一情況,吳鍵給出了3點建議:一是家長應及時關注兒童視力問題,早發現、早治療、早監控、早矯治;二是學生應加強體育鍛煉,“幼兒園每天應安排不少于3小時的戶外運動,小學生每天最好不少于1小時”;三是科學配餐,合理搭配兒童飲食。
學與運動要‘素食相配’。吳鍵特別指出:“適度、科學的體育鍛煉,不僅不會影響學習,反而會提高學習效率。參與體育鍛煉不僅有助于大腦消除疲勞,改善兒童情緒,而且有助于大腦發育。
"我們想通過移動電話把孩子的閑暇時間從手機上搶回來。"吳鍵建議家長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鼓勵孩子參與體育鍛煉:第一,家長要有陪伴,要有榜樣,不妨放下電子產品,和孩子一起參加體育活動;第二,集體性的球類運動更容易堅持;第三,及時的激勵有助于孩子建立自信。
學校體育課怎樣保證?江西省委教育工委書記葉仁蓀提出,要開展中小學體育“曬課”活動,公開接受社會監督,有針對性地治理過去存在的擠占體育課和“陰陽課表”現象。北京史家教育集團董事長王歡表示:“我們必須深入研究、調整應試“指揮棒”,深入研究、改變考試“緊箍咒”,將體能和素質的提高有機結合起來。
四川體育職業學院體操運動管理中心主任鄒凱認為,體育協會擁有專業的運動員資源,建議把更多的專項協會納入校園,通過協會和學校加強合作,為學生提供專業的體育教學服務,舉辦社會性賽事,通過普及體育活動促進學生體質健康,使更多的學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