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為什么會出現肝功能異常?
說到懷孕,我們想到的總是幸福和期待,但同時又會增加懷孕婦女患多種疾病的風險,包括妊娠期間肝功能異常。肝具有合成、代謝、解毒、分泌、排泄等多種重要功能,約3%-5%的孕婦在孕期肝功能指標異常,其中輕度者無明顯臨床癥狀,僅肝酶指標略有升高,這是一種生理現象,可能與胎兒增加了孕婦的肝臟負擔有關,一般不會對母體和胎兒產生不良影響;嚴重的肝功能異常多有肝酶、膽紅素等指標明顯升高,凝血功能異常,甚至危及母體和胎兒的生命,需要緊急醫療干預。那我們就來談談孕期肝功能異常的相關因素吧。
1.懷孕時嘔吐。
一些懷孕初期的婦女反應嚴重,經常惡心嘔吐,不能進食,影響身體健康,甚至危及懷孕婦女生命的,稱為妊娠劇吐。妊娠劇吐患者有一半以上的肝功能異常,主要表現為氨基轉移酶水平升高和輕度黃疽,但一般不超過正常上限值的4倍或300U/L,血清膽紅素水平升高但不超過68.4μmol/L。妊娠期間肝功能異常與妊娠嘔吐的作用機制尚不清楚,但嘔吐緩解后,肝功能異常癥狀會有所改善。妊娠期嘔吐是一種可逆轉的疾病,雖然不會對肝臟造成永久性損害,但常在再次妊娠時反復發生。
妊娠期間肝內膽汁淤積。
妊娠期間肝內膽汁淤積是妊娠中后期特有的肝病,以皮膚瘙癢、膽汁酸升高、肝功能異常等為主要臨床表現,部分患者可出現膽紅素升高及偶見黃疸。這種疾病對妊娠的最大危害是造成胎兒的突然死亡。其原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與雌激素、遺傳和環境因素有關。本病例有復發,本例分娩后可迅速消失,再次妊娠或口服雌激素避孕藥時常有復發。
03藥物致肝損害
許多藥物都會導致藥物性肝損傷。孕期婦女,由于其體內的酶系統有一定變化,使某些藥物的代謝受到影響,不易解毒或清除,藥物作用時間延長,就可能發生蓄積性中毒。母親孕期的生理或病理變化都會影響藥物的排泄,還使藥物作用時間延長,延長了藥物在血液或組織中的半衰期,增加了藥物的毒性。妊娠期間,孕激素水平升高,可抑制某些藥物與葡萄糖醛酸的結合,使藥物不能排出體外,從而有可能導致藥物在體內積累和中毒。
四.病毒性肝炎
肝病是妊娠婦女最常見的嚴重肝病,半數以上的妊娠黃疸是病毒性肝炎所致。妊娠期間病毒性肝炎可增加胎兒死亡,早產,死亡比率和新生兒死亡率。普通病毒性肝炎包括:甲、乙、丙、丁、戊。
妊娠期間急性脂肪肝。
它是一種罕見的,病因不明,危險程度極高的妊娠肝疾病,多發生于妊娠晚期,極少發生于產后早期。妊娠急性脂肪肝目前沒有有效的治療藥物。診斷明確后,應盡早終止妊娠,加強支持治療,保持內環境穩定。現在最好的選擇是及時分娩,一般在分娩后1-2周內肝損害會明顯改善,而且沒有后遺癥。
6.先兆子癇
妊娠期早期的子癇為高血壓(≥140/90mmHg)和蛋白尿(>300mg/d),或者伴有以下臨床癥狀之一:血小板減少,腎功能損害,肝功能受損,肺水腫或視物模糊。大約20%-30%的先兆子癇/先兆子癇患者有肝功能異常。肝臟血管床內血管收縮異常,肝臟血流灌注不足,導致肝細胞缺血缺氧,是造成肝功能異常的重要原因。
妊娠期肝功能異常的病因、發病原因、臨床特征及風險等各不相同,孕期若發現肝功能異常,應及時門診咨詢,正確早期診斷,優化治療方案,可減少相應疾病所造成的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