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的10大原則,注意啦!
大家都知道,跑步有很多好處,比如促進新陳代謝,改善身體機能,減肥,身體健康等等。但是跑步是好的,但是一些跑步原則仍然需要重視,讓我們來看看跑步的十大原則是什么?
1.飯后2小時的原則
飯后兩小時后去跑步。因為要消化你的胃里的食物,即使你吃高碳水化合物食物,如果你吃完后立即跑步,它很容易導致腹部痙攣,腹脹,甚至嘔吐。
2.跑步前熱身的原則
跑步前一定要熱身,這樣身體才會有"醒起"的過程。許多跑步者跑步受傷的主要原因是突然快速跑步造成的沖擊,而且還沒有恢復體形。
3.日常飲食原則
游戲前盡量不要吃新的東西。根據(jù)平時的訓練飲食來吃,因為換東西回來會增加消化不良的風險。
4.新鞋新公里原則
如果你跑了800公里,建議換一雙新鞋。當然,在鞋底磨損嚴重之前,你應該提前準備一雙新的跑鞋。平時跑步的時候,你最好換一雙。
5.逆流原則
如果你在路上跑步,選擇與交通流量相反的軌道,這是相對安全的。當然,最好在人行道上跑。
6.不受傷害的訓練原則
千萬不要因為受傷而跑得更久!因為第一顆心是為了健康,而不是為了健康。所以一旦你的跑步身體不好,就停止鍛煉。如果你不小心跑受傷了,一定要在運動前恢復健康。
7.培訓量的10%原則
最好不要比前一周增加10%以上的跑步里程,因為跑步訓練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增加訓練的速度太快,很容易導致受傷。
8.比賽中速度一致的原則
如果你想在比賽中跑得更輕松、更健康,最好的方法就是以恒定的速度跑完比賽。如果一開始跑得很快,后來付出的代價很高。
9.比賽補給原則
無論游戲有多大,補給都是游戲的關鍵。一般來說,在長時間跑完之后,30分鐘后,你必須確保吃含有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zhì)的食物,尤其是水。
10.速度訓練原則
為了提高跑步速度,最大攝氧量可用于間歇跑步訓練。由于間歇跑也是提高有氧運動能力和長跑能力的最佳訓練方法,平均1.6公里的速度比5公里的平均速度快2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