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技術給教育行業帶來哪些主要影響?
現如今,人工智能技術對社會各個領域日益產生深遠的影響,教育領域也不例外。在這一領域,人工智能技術的進步為教學和學習帶來了新的可能性和挑戰,甚至有可能從根本上改變教育治理和教育機構的內部架構。人工智能技術雖然會對教育行業產生影響,但絕對不會像線上電商顛覆傳統零售那樣劇烈。從目前情況來看,人工智能技術對教育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人工智能技術可實現“個性化”教學
人工智能技術影響教育的關鍵方法之一,是為學生提供個性化學習。通過自適應學習程序、游戲和軟件等系統響應學生的需求,全過程搜集學生的學習數據,通過分析這些數據,最后向學生推薦個性化的學習方案。尤其是基于人工智能的自適應學習系統,幫助學校和老師提供個性化的教學,同時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激發學習興趣。以中國“科大訊飛”為例,目前主要通過三個步驟打造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實現個性化學習:首先對每一個學科,構建學科知識圖譜;然后通過學科的知識圖譜分析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情況,讓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情況可視化;最后給相應學生推薦個性化的學習資源。人工智能賦能之下,學校實現了個性化教與學,課堂得到有效延伸;通過師生的共同努力,在教學質量上實現突破。
人工智能技術可重復學生沒有掌握的內容,并且幫助學生按照自己的節奏學習,比如美國“可汗學院”可根據每個人的學習狀況自主設計學習進程。這種定制教育可幫助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在一個教室中一起學習,教師可在需要時促進學習并提供幫助和支持。該學院下一個目標是,在未來的幾年內制作出從幼兒園到高中的所有課程,以及部分大學課程,如計算機科學和電子工程等。每個人學習的處境和內容不同,所以我們不僅要因材施教,而且要因時、因地施教。而基于人工智能技術建立促進個性發展的教育體系,是未來教育發展的基本趨勢。
人工智能技術可為學習提供指導
智能輔導系統能夠理解學生喜歡的學習方式;它們還能夠衡量學生已有的知識量,所有這些數據和分析都用于提供專門為該學生創建說明和支持。試驗和錯誤是學習的關鍵部分,但對于許多學生來說,錯誤的答案會給他們挫敗感,有些學生不喜歡在同齡人或老師等權威人士面前犯錯,而人工智能技術可為學生提供在相對無判斷的環境中進行試驗和學習的方法,人工智能“導師”還可提供改進的解決方案。人工智能技術將促進教育決策的科學化和資源配置的精準化,加快形成現代化的教育公共服務體系。目前在學校的實際運用中,人工智能技術所收集的數據可為現代教育治理提供決策輔助。人工智能助手可扮演老師、輔導員、同學等虛擬人物,它們可從不同的視角,提出問題,并提供指導。
人工智能技術不僅能讓學生定制課程與學習進度,還能及時為學生提供反饋;當發現學生向系統提交錯誤的家庭作業答案時,系統會向教師發出警報,并為學生提供正確答案的提示。這種類型的系統有助于填補課程中可能出現的空白,并有助于確保所有學生都能掌握知識,讓學生立即得到反饋,幫助他們理解概念的內涵和外延。現在一些基于人工智能技術的輔導課程已經存在,這可幫助學生完成基礎數學、寫作和其他科目的基礎知識。利用智能化的教學系統,人工智能技術也可持續的為學生提供支持和輔導,幫助他們克服困難,更快的完成學習計劃及目標。
人工智能技術可改變學習方式
使用人工智能系統,學生可隨時在世界任何地方學習,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安排學習時間。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學校可創建全球化的教室,學生所處的位置將不再重要。學生如果由于某種原因無法參加課程,則通過訪問鏈接,點擊該鏈接,加入現場教室。人工智能技術還可將全世界的學習者聯系在一起,超越教室的墻壁,與其他學生、教師、作家、科學家等互動,以加強他們的學習效果。 人工智能技術可促進合作學習,通過比較學生的學習者模型,而后建議處于相似認知水平或具有互補技能的參與者互相幫助,并通過分組來支持協作學習。教育最大的挑戰之一是每個人的學習方式不同,人工智能系統可為每個學習者提供個性化的學習方式,使每個學生能夠以最適合自己的方式學習。
英國數學家和教育理論家阿弗烈·懷特海先生在《教育的目的》一書中指出:“學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為了激發和引導他們的自我發展之路。”對學生而言,人工智能技術可為學生提供一對一的輔導,真正實現了因材施教;也可打破時空的壁壘,加強學習者的交流與互動。對教師而言,“師生的交往活動是教學過程中的本質屬性。”人工智能技術可減輕其重復性工作,使其有更多的時間與學生交流,培養他們的各種技能,幫助他們日后更好地融入社會。基于對學生的洞察力,人工智能技術會自動創建一條個性化的學習路徑,以確保學生能夠以盡可能好的方式學習并取得成功。
僅從以上三個方面可見,人工智能技術給教育帶來較為顯著的正面影響。然而,該技術在給教育帶來有利因素的同時,也會存在相應的挑戰。在人工智能技術滲透進入傳統教育領域帶來優勢的同時,也會引發一些問題;例如人工智能技術的出現可能會導致學生被動接受已經安排好的知識,而丟失主動分析、思考的能力;也有人擔心人工智能技術為教師做了太多,教師的教學水平可能會因為人工智能技術的出現而有所下降。因此,要充分認識人工智能技術的優勢和它可能存在的問題,做到趨利避害,真正使人工智能技術發揮育人的作用。正如中國教育家周儀榮先生所言:科技是一把雙刃劍,在它給人們帶來美好的同時也帶來一些麻煩;因此要合理利用科技,發揮它有利的一面,限制它不利的一面,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之一。
文/方向東(作者單位:澳門大學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