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為何重要?如何學好語文?
語文為何重要?如何學好語文?它們是語文學習中常見的兩大問題。本文對這兩大問題作些簡述,希望會對大家有所啟示和幫助。
首先,語文是其他學科的基礎,是學好其他學科必不可少的工具。外語、政治、歷史、地理同樣離不開語文,它們與語文有著密切的聯系。即使是數學、物理、化學、生物,似乎與語文風馬牛不相及了,如果語文基礎太差,要理解那些公式、定理、定律等也非常困難。正如工程院院士鐘南山先生所言:如果將所有科目比喻成建筑的話,語文無疑是最底下起著地基作用的一層。
其次,語文是一個人一生中離不開的工具。不管學生將來從事什么工作,聽說讀寫的語文基本功都是不可缺少的。只有學會熟練地使用語言,才能進行的閱讀與寫作,這是其他學科學習所必備的條件。可以說,語文很有可能制約著學生今后的事業發展和生活質量。
再次,因為中考、高考都要考語文。雖然我們天天在批判“應試教育。然而,既然中考、高考還存在,我們就無法逃避它們,而不管你是不是喜歡它們。考試方案有很多種,但不管是哪一種方案,語文都是主要考試科目,而且總是將它作為第一門考試科目。
第四,學習語文可以陶冶你的情操。“才如江海文始壯,腹有詩書氣自華!”學語文可以提高你的生活品位,使你成為一個高尚的人。由語文教育家溫儒敏先生任總主編的義務教育語文教材主要是讓語文學習充滿生活的氣息,引導學生過一種有品位的生活。
第五,語文是培養人的邏輯思維的基本手段。邏輯思維是人類認知的一種高級形式,也是進行學術研究的基礎。一個人沒有邏輯思維,學習而來的知識就無法激活、發展直至創新,學術研究中的提出問題、收集整理、分析歸納、論證闡述等工作就無法開展。
第六,語文從來都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有機統一。通過語文,我們可以接受審美、倫理、文化等各個方面的熏陶和教育,其潛移默化作用對于學術研究無疑是大有裨益的。不妨打這樣一個比方:語文對于學術研究,就像賽跑對于整個體育運動一樣。
第七,語文是一門很好玩的學科。語文這門學科乍看很簡單,因為是母語,大家從小就接觸它。然而,如果你深入進去,就會發現字、詞、句、篇等里面有無窮的樂趣在等待著你去探討。閱讀探險小故事、童話名著書籍或蘊涵哲理的美文就會覺得語文好玩。
僅從上述七個方面可知,學好語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正如語文教育家周儀榮先生所言:語文是一門重要的工具學科,是人類語言文化的基礎,也是人類最好的思維工具,所以學好語文是至關重要的。那么,怎樣才能學好語文呢?下面就談談這一問題:
首先,要培養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因為興趣是學習最大的動力;這個培養過程,古人分為三個階段:知之、好之、樂之。先說“知之”:走進語文,不抵觸,不反感,不因對以前的老師、教材和考試的印象而遷怒語文。再說“好之”:日日操習,用心投入,不懈怠,不放棄,不因外界干擾、其他學科和考試分數而離開語文。后說“樂之”:處處留心,養成習慣,言談舉止,一笑一顰,莫非語文。能如此,就會對語文學習的興趣越來越濃。
其次,要善于自主學習。古人云:“觀千劍而后識器,操千曲而后曉聲”,強調的就有自主學習的重要。語文學習不同于其他學科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教師的“教”不會直接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而只能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自求理解,才能逐漸達到“自會讀書,自能作文”的境界。有意識培養自己的自學能力,合理安排自學時間,作好自主學習規劃,加大自主練習的力度;這是一條極重要的語文學習規律。
再次,上課時要專心聽講。學什么東西都沒有捷徑,只有靠自已的努力,所以在上課的過程中,一定要認真聽老師講課,不要開小差,不要玩手機,更不要睡覺;往往很多同學一上語文課,就覺得老師講得云里霧里,使人聽了不知所云,結果就跟周公約會去了。學好語文,必須要專心聽講,同時跟著老師的思路邊聽邊思考;只有專心聽講,才能有效地學習到課堂知識,并且得到老師的認可和喜愛。
第四,要多閱讀課外書。除了閱讀語文課本之外,還要多閱讀課外書,當然這里指的不僅是小說,還有散文、詩歌、古文等;特別是多讀一些文辭優美、氣魄宏大的課外書。正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博覽群書是培養學生語文基本功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一定量的課外閱讀是提高他們語文水平的主要手段。多閱讀課外書可以開闊視野,培養理解能力,提高寫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第五,要打牢基礎知識。從古至今,幾乎每一個學生都是從學習語文入門。語文是其他學科的基礎,數、理、化、生、地、史、外、政等各門學科都離不開對文字的理解。因此同學們必須要打牢語文基礎,而語文方面的基礎知識涉及的范圍非常廣泛,學好語文不能靠臨時突擊,要靠平時重視基礎知識的掌握,多積累,多歸納,多總結,才能做到“厚積薄發”、“有的放矢”。
文/劉言(作者單位:首都師范大學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