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東大肛腸醫院:結腸癌常常偽裝成這些“良性病'!
今天我們先聊一個病例:王女士,42歲,餐廳服務員,從3、4年前開始就間斷性反復出現右下腹轉移性疼痛,按壓疼痛明顯,松手時疼痛加劇,工作繁忙就遲遲未看診,單純使用消炎藥和腸炎寧治療。去年2月份,疼痛劇烈難以忍受,終于在家人勸說和護送下到鎮醫院看診,從王女士的描述和鎮醫院醫生查體后,診斷為闌尾炎,由于反復發作的病史,醫生勸導避免壞死和穿孔感染導致生命危險,建議手術切除。于是花了1萬多元做了手術。
可是術后出院不到1月癥狀再次出現,疼痛更加難受,擔心手術沒有做好的王女士一家前往鎮醫院回復,復查后鎮醫院醫生百思不得其解,在科室開會討論后考慮到“闌尾殘株炎”可能,建議二次手術探查,于是用花費上萬做了第二次手術。手術中闌尾殘株確實有發炎的情況,醫生也放下心來,完成手術,術后交代患者一定要注意術后事項。
不料半年多時間王女士癥狀又反復出現了,并出現乏力、貧血、消瘦等很多情況,這時不再相信鎮醫院的王女士一家在鄰居口中得知十堰東大肛腸醫院專業看診消化道疾病后,抱著明確情況的想法前往了。在醫生建議下做了腸鏡明確腸道情況,發現了右半結腸多發性的增生腫物。活檢結果證明是:進展期右半結腸癌。這下王女士一家都慌了。可惜耽擱了最佳的治療時間,只能慢慢進一步治療了。
其實這樣的案例不止一次,導致這種情況出現,主要考慮兩方面。一方面是患者不了解,以前有過闌尾炎發作史,先入為主誤導醫生;另一方面很多結腸癌的初期表現,還真的和急性闌尾炎發作的癥狀特別相似;再者,腸癌也可能引發闌尾炎,二者確實并存;結果撿了個芝麻,丟了個西瓜。
事實上臨床上除了闌尾炎以外,結直腸癌還常常偽裝為這些病,從而容易誤診。結腸癌因與某些良性胃腸道疾病癥狀相似,特別是合并有急腹癥時,病人急性表現最突出,經驗不足的醫生常會滿足于已發現的良性疾病,而將結腸癌漏診或者誤診。
今天十堰東大肛腸醫院就說一下結腸癌常見誤診的疾病有哪些:
1、特發性潰瘍性結腸炎
占誤診病例的15%。結腸癌,尤其是左半結腸乳頭狀癌或菜花狀癌,病情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常可出現腹瀉、黏液便、膿血便、大便次數增多、腹脹、腹痛、消瘦、貧血等癥狀,伴有感染者尚可有發熱等中毒癥狀,這些都與特發性潰瘍性結腸炎的癥狀相似。
2、痔瘡
80%的直腸癌初診會被誤診為痔瘡!便血是痔瘡和早期直腸癌的共同癥狀,多數患者是在“痔瘡”反復治療后不見好轉才引起警惕的;部分患者由于時間拖得久出現貧血、身體消瘦等癥狀,此時直腸癌往往已是中晚期。
其實,痔瘡和直腸癌的便血還是有區別的,主要表現在:
①痔瘡患者的便血顏色較紅,隨大便排出時滴出,排便后出血隨之停止;而直腸癌患者的血液和大便是混在一起的,便血還可能帶有黏液和膿液。
②痔瘡患者一般不會出現排便困難,而直腸癌患者由于腫瘤刺激,容易出現大便次數增多或者便秘與腹瀉交替的情況。
③痔瘡患者的大便性狀一般變化不大,而直腸癌患者常出現排稀爛便。
3、腸結核
腸結核在我國比較常見,其好發部位在回腸末端、盲腸及升結腸。臨床常見的癥狀有腹痛、腹塊、腹瀉、便秘交替出現,這在結腸癌病人中亦較多見。
特別是增殖性腸結核與結腸癌有很多相似之處,如低熱、貧血、消瘦、乏力,局部可以捫到腫塊等。但腸結核的全身癥狀更明顯,表現為午后低熱或不規則發熱、盜汗、消瘦乏力。
故當臨床上出現這些癥狀時,尤其是以腹瀉為首診癥狀時,臨床上常易從常見病、多發病角度考慮,先想到結核病。大約有1%的病人在術前將結腸癌誤診為腸結核。
4、腸梗阻
腸梗阻是指腸內容物在腸道中不能順利通過,常表現為腹脹、腹痛、惡心嘔吐、排便障礙等。腸梗阻在通常情況下惡心嘔吐癥狀不明顯,如出現嘔吐,則小腸可能已受腫瘤侵犯。
5、腸炎、痢疾、潰結
因為都存在大便性質改變的癥狀,結腸癌常被誤診為消化道常見疾病如腸炎、痢疾、潰瘍性結腸炎。醫生一旦聽到病人主訴大便次數增多,有粘液甚至膿血便,往往不經檢查就囑病人檢驗大便,未詳細詢問病史及全面檢查就將病人轉到傳染科或傳染病院治療。病人會有短期好轉,往往不等治愈出院,一旦又出現腸道情況,醫生就按未治愈痢疾處理。
6、胃炎
因為有黑便、上腹部癥狀,右半結腸癌容易被誤診為上消化道疾病,如胃炎。有些病人原有上腹部不適病史,并有已確診的胃炎等上消化系統疾病,當出現腹部不適、便血時,醫生未仔細檢查,滿足于原來的診斷而誤診。
7、缺鐵性貧血
由于很多結腸癌病人有突出的貧血表現,結腸癌常被誤診為缺鐵性貧血。此類誤診在老年結腸癌病人中常見。貧血是老年結腸癌病人的常見癥狀,而老年人因體弱多病,往往不愿做鋇餐或結腸鏡檢查,或做時因配合不好而易失敗,如不積極檢查甚至復查腸道,極易誤診。
8、膽囊炎膽石癥
膽囊炎膽石癥與結腸癌的關系尚不明確,已知的有:
①膽囊炎、膽石癥反復發作后膽囊失去了儲存、濃縮及定期排泄膽汁的功能,導至膽汁長期、漫性刺激結腸及膽汁酸代謝紊亂,引起結腸癌。
②腫瘤位于膽囊附近時,壓迫膽囊頸,膽汁瘀積,誘發膽囊疾患。
誤診原因有:
①當發現膽囊炎膽石癥后,滿足于疾病的一元論診斷,忽視了仔細的病史詢問及體檢。②手術醫生樂于一臟器切除術,不愿行腹腔內臟器探查。
所以如果我們出現以下癥狀,需就警惕結腸癌的情況了:
①痔瘡便鮮血,且在大便以后持續的滴鮮血;腸癌便是血與大便混合,顏色暗紅。另外,腸癌還可能出現粘液便或者黑色大便。
②大便性狀改變:如變稀、變扁或帶槽溝。
③腹瀉與便秘無規律的交替出現。
④腹脹、腹痛、腹部或肛門附近有腫塊。
⑤無端消瘦;
⑥出現惡心嘔吐、肛門排氣不排便等腸梗阻癥狀。
⑦腸道發現腺瘤性息肉;
十堰東大肛腸醫院溫馨提示:腸鏡是腸癌篩查的“金標準”,通過腸鏡檢查就能及時發現息肉或者早癌。
而且若檢查后發現異常,還可以在鏡下做腸道息肉的切除,并且取病變的組織以便活檢。
當然,并非切除腫塊和息肉就完事了,進行切除手術后,應注意隨訪復查,以防復發。
由于結腸癌多見于45歲以上的患者,建議45歲以上的人士,即使無癥狀也要做一次腸鏡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