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西充:有機農業迎來好的收成與環境
李志強的 2000 畝甘薯基地最近進入了豐收季節。工人們每天可以挖出 2 萬斤以上的紅薯,但他們在倉庫里看不到一個紅薯。
在電子商務平臺上,每天有數千份訂單壓得他不知所措,更不用說那些從縣城趕到基地、每天都有十多輛車在門口排隊的市民了。去年,他在四個月內賣出了 340 萬斤甘薯,其中大部分在第一天就在網上銷售了。
李志強認為,種植甘薯的秘訣很簡單:擁有最適宜的土壤,避免使用農藥和化肥。"農產品的質量取決于土壤、良好的土壤、優質的品質。" 有機標準越高,味道越好。李志強說。
47 歲的李志強是四川省南充市順本農業有限公司的負責人。他經營的 2000 畝甘薯種植基地正在獲得有機認證。在南充市西充縣,越來越多的企業家和農民轉向有機農業,創造了可觀的經濟和生態效益。
西充市作為全國首批有機食品生產基地建設示范縣之一,建成了 75 個有機食品生產基地,有機認證面積達 140000 畝,2019 年有機農業總產值達 24.8 億元。
多年的有機生產大大改善了土壤質量。據了解,通過生產系統內物料的循環利用,當地有機農業基地土壤有機質普遍增加到 2.5% 以上,土壤的通氣性和疏松性明顯改善,土壤肥力和持水能力顯著提高,土壤中全氮、全磷和全鉀含量顯著高于常規農田。
有機農業不使用化肥、農藥、除草劑等投入物,不僅是為了保護生態環境,也是為了生產安全健康的食品。西城早在 2008 年就開始鼓勵發展有機農業。
沒有大河,水資源不多,工業發展有限。另一方面,西部降水豐富,氣候溫暖,非常適合農業。在當地干部看來,發展附加值高、生態環境要求嚴格的有機農業是最合適的。
每年,政府都會邀請許多專家和有機認證公司為我們提供理論和實踐方面的培訓。" 當地大型桃樹種植者高元斗表示,在早期,為了推廣有機種植技術,政府還免費發放有機肥,派遣干部免費安裝殺蟲燈和粘蟲板。
針對有機農業早期投入大、技術要求高的特點,西充縣出臺了財政扶持政策,每年在培訓、有機認證、生產監督、營銷等補貼環節上投入至少 1500 萬元,如 100 畝以上的農業基地獲得有機認證和有機轉化,經營者每年將得到 50 元或 100 元的補貼。如果有機企業的土壤、水樣和產品合格率在一年內達到 100%,將獲得額外的獎勵。
有機農業的發展和發展也給當地社區帶來了更多的就業機會。李志強記得他第一次來到西充縣桂花村的時候,那里仍然是一個貧窮的村莊。村子里有近 100 名‘單身’,到處都是廢棄的土地。" 如今,李志強的種植基地每天雇傭 80 多名當地村民,最繁忙的時候每天有數百人,普通固定工人的月收入達到 2500 元。
目前,西充縣已培育了數十家市有機農業龍頭企業和數千戶家庭農場,帶動近 3 萬農民參與有機產業,年增長 5000 多元。到 2025 年,當地計劃有機認證面積比現有水平翻一番,通過有機農業促進農村全面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