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蔬菜自給率五年內提高到20%,將要建設"農業中關村
五年來,北京市蔬菜自給率提高到20%,三年內投入8.5億元支持養豬業的轉型和升級,建設了"農業中關村"。9月24日上午,北京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聽取了市政府關于"促進現代都市農業發展、促進農村工業振興"議案的處理報告和有關專題工作的報告,并聽取了市人大農村委員會的意見和建議。
記者從報道中了解到,本市將建立蔬菜生產目標考核機制,實行各縣獎勵,指導高效設施農業、綠色有機蔬菜、淡季冬季生產的發展,力爭用五年左右的時間,使設施農業的區域布局更加合理,結構類型更加優化,技術設備更加現代化,產業體系更加健全和完善,應急支持力度更大,蔬菜自給率提高到20%。"(完)-
如何使豬肉供應安全可控,使首都"肉箱"貨物穩定?根據報告,將安排三年8.5億元的安排來支持養豬業的轉型和升級。到2021年,生豬自給率將達到10%的目標;支持全市龍頭企業在周邊地區建立自主的外國港口基地;建立與主要生產區的合同、定期生產和銷售聯系機制,以確保豬肉的安全可控供應和穩定的商品價格。
科技創新是北京農業發展的唯一出路。因此,報告提出要借鑒中關村科技園區成果轉化經驗,建設‘農業中關村’,引領推動農業由科技強向工業強轉變。要以平谷區國家農業科技創新示范區為重點,整合全市資源,推動中國農科院,中國農業大學等科研院所在平谷集聚發展引導各區依托產業基礎,建設一批科研項目轉化示范基地,智慧農業應用場景,數字農業示范項目,有機農業推廣點和
同時,引導各地區研究制定"現貨土地供應"的相關規劃,規范土地利用審批措施的實施,完善土地復合利用政策,加強現貨土地供應、產業發展規劃、旅游設施規劃等專項規劃的聯系,完善和完善相關政策和實施機制,為設施農業、智能農業、現代種子工業、閑置農業、農村新服務產業提供必要的配套用地,實現現場布局、現場審批和就地土地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