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上金融家側重于科技重新看待金融服務
技術的發展已經不僅僅是一種工具。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的應用,催生了許多新的領域和產業,甚至重新定義了金融服務。"中國農業銀行上海分行黨委書記兼行長陳啟昌在2020年的"上海金融家"圓桌會議上表示。
9月25日,2020年上海金融家頒獎典禮和圓桌會議在上海舉行,"老"金融"與"新技術"的結合成為與會嘉賓討論的焦點之一。
事實上,銀行和技術已經擁抱了十多年。從第一次抵制和猜疑到我們之間的密切合作,銀行已經確定了自己的方向。"渣打銀行(中國)有限公司總裁兼副董事長張曉磊"我們希望傳統的銀行業規模更小、更重要、更輕。由于科技的發展,傳統銀行的內部組織結構和運作模式以及人與人之間的對接模式實際上受到了沖擊。
陳啟昌說,中國農業銀行正在進行數字化改造。"今年,我們推出了幾種新產品,通過交叉驗證、深入學習、深入計算,并推出了面向中小企業的純信貸和純在線貸款產品。"據了解,中國農業銀行上海分行還與上海高校合作,在金融營銷、人工智能金融、在線風險控制等領域開展專題研究。
既然科技正在重新定義金融業,現在是時候縮減銀行網點了嗎?
傳統意義上的銀行網點的作用肯定會減弱,但在可預見的未來仍將發揮很大作用,"陳先生說。"在他看來,銀行網絡應該從原來的交易中心和客戶中心逐步轉變為服務中心和金融生態建設中心。
積極擁抱科技的不僅是傳統銀行,期貨和票據市場也重視科技的重要性。
上海票據交易所黨委書記、主席宋漢光說:"如果沒有上海票據交易所是不可能的話,上海票據交易所的最大特點就是紙幣和紙幣的電子流通,這本身就是金融科技的應用。信息的透明度和集中也是通過電子手段實現的。
我認為要素市場的所有業務都是通過技術來實現的,我們更像金融和技術進步的使用者,使用最安全的技術來確保交易的順利進行。"上海期貨交易所副書記、總經理王鳳海說,我們還在許多環節使用了新技術,如市場行為監測中的大數據和投資者服務中的云技術。新技術為業務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使市場更加標準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