輟學人數不斷降低 ,每一個孩子都不要掉隊
幾天前,根據教育部發布的一條消息,截至今年 9 月 15 日,全國學生輟學人數從去年的約 600000 人降至 2419 人。2019 年,小學凈入學率為 99.94%,初中總入學率高達 102.6%。
這是一個非常令人欣慰的消息。近幾年來,各級政府,特別是教育界,都在努力減少義務教育輟學學生的數量。最新的統計數據是準確到個位數的,因為在說服輟學的工作中,有關部門已經為上述 600000 名輟學學生建立了賬戶,每個部門都有一個清晰的記錄。通過這種科學的管理方法,教育部門可以隨時了解校外青少年的情況,并能最大限度地幫助他們返回教室。
雖然輟學人數繼續下降,但只要仍然有兒童不能正常接受義務教育,國家控制的輟學保險的任務尚未完成。這是每個兒童在義務教育階段接受教育的權利,任何人都不能剝奪他或她的受教育權。雖然兩千多名兒童輟學的原因各不相同,但總的來說,有兩個主要因素。
盡管絕大多數人都很清楚閱讀的重要性,但仍然很少有人有 "無用閱讀理論" 這種極端觀念。他們可能是由于根深蒂固的誤解,短期內難以改變,或受到狹窄而封閉的生活環境的限制,導致一些家長不送孩子上學接受教育。
此外,物質條件的限制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現實因素。一些貧困家庭急于花錢,即使子女想上學,監護人也會強迫子女外出工作。貧困農村地區的父母也希望盡快 "嫁" 出女兒,收到一些價款禮物,改善家庭條件。
在現實中,觀念因素和物質條件因素往往相互作用,越不讀越多,就越沒有出路,就有了惡性循環。為了進一步減少輟學人數,切實做好輟學保險的管理工作,政府部門要繼續加強監護人的宣傳工作,使他們清楚地認識到,不讓兒童接受義務教育,不僅會破壞兒童的未來,而且會使自己面臨很大的違法風險。學校和政府部門都要做好勸說和監督工作,幫助監護人消除誤解,鼓勵他們更好地保護子女的合法權益。
此外,準確的扶貧工作應與對輟學的控制相結合,以盡可能避免因貧困而輟學的現象。正如教育部副部長鄭夫之所說:"對于 52 個貧困縣,我們正在幫助、督促和引導。" 貧困家庭兒童受教育的權利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障。事實上,脫貧的任務不僅體現在經濟指標上,還需要在思想教育的形勢下 "脫貧"-- 擺脫陳腐錯誤觀念的束縛,使監護人能夠保護和鼓勵兒童接受義務教育,使兒童在完成學業后能更好地回饋家庭,真正實現 "閱讀改變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