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運動更健康 ,不同年齡運動有講究
科學運動應該貫穿于人們的生活中。在人生的不同階段,鍛煉帶來不同的好處。
值得提醒的是,中青年是最應該加強科學運動的人。"廣東省人民醫院體檢中心骨科副主任醫師侯曉東說,很多人在很小的時候就接受了" 三高 " 和高腫瘤指標的測試,身體的衰老過程已經超過了實際年齡。侯曉東說,通過建立科學的生活和鍛煉習慣,可以大大降低各種健康風險。
不同年齡的不同體育優先順序和科學體育項目有哪些?以下詳細分析。
青春期(12-18 歲)
運動的重點是促進平衡和協調能力的發展,促進肌肉的正常發展。
體育節目:多樣化,養成鍛煉習慣
這是骨骼、肌肉和智力的快速發展。青少年有必要接觸多種運動,培養一兩個體育愛好,養成有益于余生的鍛煉習慣。在青春期后進行更高強度的抵抗力訓練,增強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也是很有幫助的。然而,侯曉東提醒說,此時如果不是通過專業訓練,就不要過早地進行馬拉松等過度消耗身體的運動,以挑戰身體的極限,以免拔出苗木來鼓勵。
青年斗爭(18-35 歲)
鍛煉重點:促進心肺功能,增強肌肉耐力和爆發力,保持關節柔韌性
體育項目:增加鍛煉強度,可以加強力量訓練,更多的團體運動
這一時期是人生斗爭的重要階段,許多年輕人可能無法每天有規律地鍛煉,可以改為每周鍛煉兩三次。繼續青少年的運動愛好,提高技能和戰術及相關訓練。這不僅可以提高運動水平,而且還有利于身體和心理健康。例如,喜歡長跑的人會增加核心訓練和本體訓練,喜歡球類運動的人會增加力量訓練和協調功能訓練。
由于工作壓力越來越大,現階段可以開展更多的集體運動,如籃球、足球、羽毛球等。除了鍛煉身體外,還可以增強團隊合作能力和自信心,緩解心理壓力。
然而,在劇烈運動前充分熱身是很重要的,并且在運動中避免對肌肉、肌腱和關節造成傷害。
中青年(35-50 歲)
運動重點:預防肥胖,保持健康的體脂比例和肌肉質量,保持心肺功能
運動方案:減少高強度運動的時間比例和多項運動的比例
這一年齡組的工作和家庭壓力,通過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科學的鍛煉,防止同心肥胖,改善睡眠,緩解壓力,促進新陳代謝,減少各種慢性病的發生。
這一年齡階段主要是保持運動習慣。建議減少高強度有氧運動的比例,通過間隔和多次鍛煉來提高舒緩性有氧運動的比例。運動后第二天,沒有明顯的疲勞來衡量運動是否過度。在運動期間,可以同時監測心率,以達到目標心率強度的最佳運動效率,而不是盲目追求高強度或無強度運動。
在運動方式上,我們可以選擇有針對性的核心肌肉群訓練,減少身體干部的脂肪沉積,保持四肢的肌肉力量。在運動中要注意避免關節過度磨損。
中年晚期(50-65 歲)
運動重點:強調運動安全,防止肌肉萎縮,注意關節的保護
運動方案:減少對抗性運動,增加小關節的敏感性
在經歷了家庭工作的 "煩人的秋天" 之后,人們在這個階段對自己的身體有了更多的了解。此時,鍛煉應該是持久和安全的,減少對抗,避免受傷造成的疼痛和中斷。太極拳、八段錦等更舒緩的有氧運動,有助于提高關節活動;乒乓球、臺球、高爾夫等小球運動,還能增強手腦協調、敏感性。
老年(65 歲以上)
運動重點:防止退化
體育項目:興趣為主,體力有限,單人或小組鍛煉
這個年齡組非常關心自己的健康,在這個時候,和妻子或朋友在一起,兩人或小團體的運動是最合適的,但既可以互相督促,又要有安全保障。在身體的支持范圍內,興趣是主要的運動,可以進行愉快的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