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雅江南——沈伯鴻先生文人書畫心境
沈伯鴻,字藤石,1947年8月生,浙江省桐鄉(xiāng)市人。畢業(yè)于浙江美術學院(現(xiàn)中國美術學院)國畫系,授業(yè)于潘天壽、吳茀之、諸樂三、方增先、吳山明、盧坤峰先生。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研究院研究員,中國國畫家協(xié)會理事、美國林肯大學客座教授、江南藤石書畫院院長、市政協(xié)書畫院副院長。原浙江省美協(xié)理事、嘉興市美協(xié)副主席、桐鄉(xiāng)市美協(xié)主席、君匋藝術院主任。曾應邀赴美國、加拿大、新加坡、西班牙、法國、意大利、德國、澳大利亞等國舉辦畫展和講座。作品被人民大會堂、毛主席紀念堂收藏。
擅長中國畫花卉、人物。重傳統(tǒng)、師造化、尚意趣。線條剛峻、姿意奔放、水墨淋漓,模糊中見分明,迷離中透脈絡。作品有很強的視覺感和現(xiàn)代感!以藤蔓植物為專攻。尤善長畫葡萄,所作晶瑩剔透、瓊漿欲滴,有“江南沈葡萄”之美譽;書法以逆勢運筆,筆韻凝練遒勁、與畫完美融合!
藝術年表
1947年
8月出生于浙江桐鄉(xiāng);
1970年
11月就讀于浙江美術學院國畫系,授業(yè)于潘天壽、吳茀之、諸樂三、王伯敏、吳山明、盧坤峰、方增先諸先生;
1974年
畢業(yè)分配到桐鄉(xiāng)縣文教局,一直分管全縣美術工作;
1975年
組織全縣美術骨干赴壩橋寫生;
1983年
組織重點美術創(chuàng)作人員去安徽黃山寫生;
黃山寫生合影
1984年
調縣文化館任館長;
1985年
任縣政協(xié)委員,后任政協(xié)書畫聯(lián)誼會副會長;
1988年
任桐鄉(xiāng)市美術家協(xié)會主席,連續(xù)四屆,近二十年;
1990年
浙江電視臺拍攝個人專題;
1994年
調到錢君匋藝術院任主任、書記;
任嘉興市美術家協(xié)會副主席,后曾任國畫藝委會主任;
加拿大博克大學講學
1995年
任浙江省美術家協(xié)會理事;
1997年
參加全省各畫院院長會議多年;
1999年
應邀赴加拿大展覽,并在博克大學講學;
2000年
舉辦“沈伯鴻師生書畫展”;
2001年
赴江西南昌參加“建黨80周年畫展”;
出版《沈伯鴻畫集》;
應邀赴新加坡國家大會堂講座
2002年
應邀與陸國強一起赴新加坡進行為期一個月的藝術交流活動,包括:出席新加坡全國中學生美術作品開幕式,在新加坡大會堂和華僑中學分別舉辦中國水墨畫專題講座,并進行現(xiàn)場作畫,創(chuàng)作大幅中堂畫《葡萄圖》贈送給新加坡總理吳作棟先生;
2003年
組織市美協(xié)委員40多人去南京防化連部隊進行美術交流并舉行筆會;
2004年
應邀赴中國香港、中國澳門參加兩地藝術活動;
2016年10月28日-11月12日,赴西班牙舉辦畫展“紀念孫中山誕辰150周年畫展”,歌舞演出留念。
2005年
在桐鄉(xiāng)市君匋藝術院舉辦“沈伯鴻書畫展”,《美術報》發(fā)專刊報導,
《東方航空》發(fā)文對展覽進行介紹;
赴越南進行藝術交流;
2006年2月應邀赴美國、在林肯大學講學。
2006年
應邀赴美國在舊金山舉辦個人畫展,并在林肯大學講學;
向桃園村村民討要了兩棵槜李樹,栽種在自家院子里,時時觀察其生長,以便創(chuàng)作;
9月赴安徽九華山參加“全國名人邀請展”;
12月赴陜西西安、河南鄭州等地采風寫生;
2007年
出版《歲月留痕——沈伯鴻寫生集》,珠江文藝出版社2007年9月版;
赴福建、泰安寫生;
2008年
作品參加在中國臺灣舉辦的“海峽兩岸名人書畫展”;
赴湖南張家界進行藝術交流并采風寫生;
2009年
赴青海、甘肅采風寫生;
與吳山明老師在一起
2011年
《美術報》專刊兩版,刊登大寫意國畫8幅;
2012年
嘉興電視臺拍攝個人“藝術人生”專題;
參加浙江傳媒學院舉辦的“全省高校名人書畫邀請展”。
序
文/吳山明(中國美院博士生導師)
最近,得知沈伯鴻要出畫集,又要舉辦畫展,我很高興。幾年前,沈伯鴻在他的家鄉(xiāng)桐鄉(xiāng)君匋藝術院舉辦了他的個人畫展,我受邀參加了他的畫展開幕式并講了話。
桐鄉(xiāng)一個魚米之鄉(xiāng),絲綢之府,文物之邦,人杰地靈,人才輩出的地方,茅盾、豐子愷、錢君匋、徐肖冰,人稱四只“金鳳凰”,是桐鄉(xiāng)的驕傲。君匋藝術院藏品極富,書畫印有四千之多,我也曾多次前往觀賞。
沈伯鴻自我院畢業(yè)后,回到他的家鄉(xiāng)桐鄉(xiāng),長期在桐鄉(xiāng)文化單位擔任主要行政領導。畫畫寫字作為他的專業(yè),只能在忙碌的工作后之余事了。但他四十年來,從未放棄過對中國書畫的執(zhí)著追求和探索。
現(xiàn)在,看到伯鴻的畫,他的重點放在對中國大寫意花卉畫的創(chuàng)作上了。所作藤蔓植物,有筆有墨,點線面的把握很和諧,節(jié)奏感也非常強烈。在他的近作中,無論絲瓜、葫蘆、南瓜、扁豆、葡萄或四君子,用筆隨性縱橫,線暢氣足,格調清新,個人面貌已十分清晰。尤其是他畫的葡萄,晶瑩剔透,圈珠布藤,真力彌漫。據(jù)說在嘉禾大地,認識與不認識伯鴻者,皆以有一張“沈葡萄”而感到高興,得之者皆珍藏之。
中國美術學院王伯敏老教授觀其葡萄畫后,有十分中肯的評語:其一紫葡萄“伯鴻畫葡萄能令紫玉放光輝”,其二綠葡萄“江南明珠滴翠”。
伯鴻在美院學的是人物專業(yè),當時我做他班的班主任,他是班長。他刻苦用功,他的素描、速寫、習作和創(chuàng)作均得到了老師們的好評,在系里畢業(yè)展出時比較突出。現(xiàn)在他在大寫意花卉畫中能取得這樣的成就,作為老師,由衷地為我的學生的出息而感到欣慰。
釗對美院書法教育的不懈創(chuàng)導,美院60、70年代國畫系畢業(yè)的學生,畫面上的書法題款都是過關的。伯鴻不僅過了關,而且是為數(shù)不多的佼佼者。數(shù)十年來,堅持臨帖不止,習稿充盈其屋,可見他對書法藝術的虔誠。成功總是為有心人準備著的,他居然能左右出手,右手一路吳派行草書寫得氣勢遒勁,灑脫有神,左手行楷則拙樸老辣,這在他的繪畫作品中起了兩者皆美的效果。
伯鴻退休后,他告訴我,現(xiàn)在空下來了,有更多的時間寫字畫畫看書了。前段時間,他說,在補美術史論以及詩詞的課。我看了他的自作詩,有好幾首都題在他的意筆花卉上了,近似口語的詩詞,讀來卻令人親切,直抒胸臆,無故作深沉,遣詞造句者的晦澀氣。我援引其中幾首為例。例其一,“東涂西抹數(shù)十年,秉性遲鈍不成材。唯有筆底奇峰珠,圈圈點點惹人愛。”例其二,“老藤蒼蒼似蛟龍,前翻后仰顯神功。何時伸展掛猿枝,滿鑲珍珠舞秋風。”例其三,“初春一粒葫蘆籽,夏仲長藤纏樹梢。果碩垂垂凌空舞,凝是拐仙背下來。”
伯鴻一向為學勤奮,做人謙虛,行事低調。他在擔任地市正副美協(xié)主席期間,為當?shù)孛佬g事業(yè)的發(fā)展傾注了大量的心血,不少后來的美術學子在他的提攜下,已茁壯成長,成為桐鄉(xiāng)、嘉興乃至全國有一定影響力的畫壇新俊。
沈伯鴻曾應邀赴美國、加拿大、新加坡和我國港澳等地訪問與講學,并舉辦個人畫展,還出版了畫冊多種,為此我對其今后發(fā)展更充滿期待。我相信沈伯鴻定會繼續(xù)努力,在繪畫藝術的道路上不斷提高,去攀登更高的藝術之峰。
是以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