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報道:人工智能助推中國養豬業升級
據英國媒體報道,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豬肉生產國,近年來中國為滿足中產階級的需求而增加豬肉產量的故事有時被稱為"中國的豬肉奇跡"。"中國每年的豬肉消費量為5400萬噸,是世界上最高的。預計未來幾年中國的豬肉消費量將增長。現在,為了滿足這種日益增長的需求,農民們開始轉向人工智能。
衛報"網站10月8日報道說:"在中國,98%的豬場目前只有不到50個豬場,但它們約占全國豬肉產量的1/3。這些高度分散的豬場使政府難以監管。它們還面臨巨大壓力,不僅要跟上豬肉市場價格的波動,而且要保持穩定的生產。政府正在關閉這些小型豬場,并為集中式、工業規模的養豬場讓路。
報告稱,"工業化規模養殖是大趨勢,反映了更廣泛的趨勢--90%以上的牲畜是由世界各地的工業農場提供的。中國2/3的豬肉生產是由大公司提供的。這些公司決心通過削減成本和技術創新來支持中國的"豬肉奇跡"。
報告稱:"中國一些最美味的豬肉目前是由世界上最大、利潤最高的網絡游戲公司之一生產的。自2009年以來,網易一直在提高養豬技能。網易的豬場給人的印象是,它擁有一家準確的電子廠,看上去像一個完全無菌、精心管理的度假村。那里的豬過著最好的生活,運動量得到了準確的調整,食物也經過了仔細的組合。他們甚至聽著舒緩的音樂來緩解壓力,因為音樂有助于提高肉的質量。
報告說:"網易威陽公司聲稱是"互聯網思維和現代農業"的結合。這意味著農業已經實現了與軟件開發一樣的精細--對所有微觀變量的控制。
人類受到信息和時間的限制,這會影響他們的決策。那么,從邏輯上講,為什么不用人工智能模型來代替人類呢?這些模型可以獲取無窮無盡的數據和計算時間。
據報道,阿里巴巴集團(Alibaba Group)剛剛提出了這一建議。其新產品ET的農業大腦,旨在利用人工智能改造農業,幫助推動中國的豬肉奇跡。阿里巴巴的云技術為豬場利用人工智能分析數據提供了一種途徑。在這些大型養豬場,豬身上覆蓋著獨特的標識,類似于QR代碼。這些數據被輸入到阿里巴巴開發的一個模型中,該模型使用視頻、溫度和聲音傳感器實時監控豬。該模型用于通過這些渠道監測任何突然出現的發燒或疾病跡象。
報告稱:"ET農業大腦根據數據做出決策,提供了超出人類能力的準確性。它仍然無所不能,可以適應客戶提供的任何數據。這意味著人工智能可以幫助大型養豬場和種植水果的工業農場,甚至是農業無人機公司。它可以根據天氣情況來確定種植作物的最佳時間,也可以根據最佳甜度來決定何時采摘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