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級農產品占近70% 有機產品需要挖掘其潛力
近年來,我國有機產品的消費需求明顯增加,但在有機產品的生產(培育)、加工、銷售和認證等方面仍有一些問題有待解決。日前,國家市場監督管理局在2020年全國有機產品認證周啟動儀式上發布了"中國有機產品認證和有機產業發展報告"和"中國有機產品認證市場調查報告"。
專家們說,與傳統的農業生產工藝相比,有機產品的生產不僅僅是沒有合成農藥和化肥。它也是一種結合靈活性和嚴格管理的生產體系,從良好的營養循環、生產力和農業管理開始,包括全面和預防性的蟲害管理方法、土壤肥料措施,最后是通過有機認證的有機產品。
中國頒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如加快生態文明建設,這些文件與有機農業的基本概念高度一致。"中國農業大學副校長傅澤天說,各級地方政府也制定了有機農業發展規劃,并出臺了鼓勵政策,以增強生產者改造有機農業的積極性。
目前,我國有機產業正逐步走向標準化和快速發展階段,但仍存在差距。我國有機產品結構不合理,頒發的證書仍以初級農產品為主,發放的證書占69.8%,有機加工產品的許可證數量相對較少,僅占22.4%。有機加工產品的短缺表明,有機產業鏈相對較短,大部分沒有經過深加工,使得有機產品只能以價格較貴的初級農產品在市場上銷售,難以有效地提高銷售和經濟效益,從而制約了有機產業的發展。
在這方面,傅澤天表示,中國的有機產品產量僅占世界的4%,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一定的增長空間。需要對有機產品結構進行更合理的調整,以提高加工產品的比重。目前,我國還沒有廣泛應用的、知名的、可信的生態農產品展示和營銷平臺。有關部門和企業要通過整合線下資源和渠道,積極開拓有機產品銷售市場;通過持續宣傳,引導消費者正確認識有機產品,促進有機產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市場監督總局副局長唐軍說,下一步,市場監管部門將繼續完善有機產品認證體系,完善有機產品認證全過程的可追溯機制,組織秘密認證風險防控網絡,切實加強對有機產品的監督監督,不斷提高監管效率;不斷優化有機產品認證服務,幫助企業解決質量控制和認證過程中的實際問題,廣泛推廣有機產品認證,增強消費者的有機產品意識和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