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浙江數字鄉村試點: 政府搭臺銀行敲鼓
政府上臺,中國農業銀行打鑼鼓打鬧,中央舞臺的主角是我們的農民和農業企業,共同努力發揮數字農村建設的精彩發揮。"農行(3.180,0.01,0.32%),浙江金華蘭溪支行黨委書記、社長洪新莊告訴第一位財經記者。
9月底,第一位財經記者來到浙江省蘭溪市馬田鎮,對數字農村試點建設進行了調查。馬劍鎮在做好信息保護工作的基礎上,收集了4052多名村民的基本信息,針對農村治理的頂層設計不足、資源總體規劃不足、數據和信息薄弱、金融服務匱乏等問題,在"山水鎮"官方記賬平臺上,實現了數字農村項目組的同步化。并在此平臺上加載數字農村板塊,搭建云平臺,設計村門代碼,構建完整的集成系統,完善金融板塊,目前地方標準化體系已經初步完成。
農民信貸年率僅為4%。
馬劍鎮是楊梅的故鄉,擁有楊梅43000畝,主要種植東魁、水資源、木葉、棗架等品種,年產2萬多噸。該鎮楊梅栽培面積已達1100多畝,占浙江省的80%以上。
馬吉安鎮的人均收入為5000元/年。除種植業外,還延伸至楊梅汁、鮮楊梅、冷凍楊梅、楊梅干、楊梅罐頭、楊梅酒和蜜餞等深加工產業鏈。
吳越還表示,村委會負責系統的運行,上傳點加減情況,更新完成后提醒微信村群,連在國外工作的村民都可以及時報到。
值得一提的是,高收入者在向銀行貸款時,可以享受包容性紅利,獲得低息貸款。"這四個試點村都是楊梅村,農民對資金的需求非常大。"高分農民可獲得實際利率優惠,年化利率較普通農民降低2~4個百分點。自今年初以來,許多農民獲得了年化利率約4%的信貸貸款。數字信貸點給農民帶來了真正的金銀優惠。馬劍鎮馬尾村黨支部書記徐春賢告訴第一位財經記者。
草根治理向家庭家庭傾斜
目前,四個試點村都安裝了智能門卡,村民們可以通過智能卡將密碼掃描到整體系統中。根據馬吉安鎮鎮政府提供的數據,截至今年8月31日,馬吉安鎮的四個試點村共收集了1215戶家庭、4052名村民和140名黨員,安裝了1176個智能門牌,覆蓋率為96.8%。
我們已經實現了家庭代碼智能門卡的全面覆蓋,它以家庭為單位,將基層治理從網格轉移到家庭,從而使治理對家庭來說是準確的,數據與家庭相關聯,服務下降到家庭。"吳越說。
基層治理并不容易。馬劍鎮政府與中國農業銀行加強了銀企合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例如,項目啟動會議、推廣會議、培訓會議,對試點村進行現場指導;建立數字農村建設金融服務組、鄉鎮團隊、村委會、網格工作人員全部參與,村鎮干部駐村推廣;建設鄉鎮級數字座艙屏幕,通過數字大屏幕概述試點村數據,快速獲取匯總數據,管理者可立即掌握第一手信息。
吳越說,在中國農業銀行的幫助下,鄉鎮政府推出了"法制宣傳"、"矛盾調解室"、"法律援助"等數字化農村系統,特別是網上"矛盾調解室",實現了24小時在線受理調解全過程的記錄功能。這不僅大大提高了基層解決矛盾的能力和效率,而且有利于鄉鎮政府對基層的認識。
到目前為止,在4個試點村共發生了21起網上糾紛,其中19起已得到解決。村民可以通過系統的查詢了解其糾紛調解的進展情況。在線調解室能夠及時有效地解決村莊中的小矛盾,從而達到"矛盾不能出村,不能出城"的效果。
然而,數字村的試點建設并非一帆風順。據了解,村里有很多老人和孩子,很多農民沒有智能手機,也有智能手機,但不記得操作方法、文盲等問題,數字推廣困難。對于無法經營的農民,村鎮聯合農行工作人員抓住機會,讓農民子女回家等機會積極引導他們,讓年輕人參與并教育老年人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