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順長城:a股估值壓力有所緩解,關注盈利板塊強勁
中秋節即將來臨,上周A股經歷了劇烈震蕩,市場回調更加明顯,在震蕩下,市場此前對"局部估值"的擔憂有所緩解,預計A股的總體走勢在中期不會發生變化,而"親周期"板塊的配置仍將帶來較高的回報,但短期內仍將面臨外圍市場的擾動。
局部估值偏高"的壓力有所緩解。
與7月份的高水平相比,A股目前的本地估值有所下降。截至9月25日,日均消費和醫療保健等行業的估值已從2016年以來的逾90%降至70美分左右,而信息技術行業的估值已降至60美分以下,但據風電數據顯示,可選消費的估值仍很高。
與此同時,周期性板塊已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工業和金融業的估值已反彈至16年的中值,但能源、材料、房地產等方面的估值仍相對較低,綜合起來,A股市場的估值壓力在最近的持續調整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緩解。
流動性:國內更充裕的外圍國家預期緊縮
從國內角度來看,央行周一至周五的公開市場操作分別投資600、3500、800、100和-200億元,總計4800億元,仍保持相對穩定的水平。7天銀行間質押回購利率收窄至1.8%左右,也說明目前國內流動性水平相對充裕。
本周,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國會作證時表示,美國"使用了所有可以想象的貨幣政策工具",引發了外圍市場可能收緊流動性的預期,加劇了美國股市的下行趨勢,并收緊了投資者的風險偏好,美元上周大幅升值,黃金價格下跌。在資本北面,風電數據顯示,上周外資繼續流出,從北方流出的資金總額為247億元人民幣,尤其是周四的122億元人民幣。
短期市場面臨外圍市場的不確定性
在短期內,外圍市場的不確定性仍是近期A股波動的主要原因之一。美國股市的波動仍在繼續,特別是高估值科技股市場面臨的壓力。最近歐洲爆發的危機加劇了人們對全球經濟復蘇速度的擔憂,導致國內投資者調整對外部需求復蘇的預期,給包括航空在內的相關行業帶來壓力。
與此同時,美聯儲和白宮在新一輪刺激措施上陷入僵局,更多對美元敏感的資產已經大幅縮水,美元面臨上行壓力,以推動外國資本外流。
在資本需求方面,我們認為,未來3至6個月IPO節奏的加快,可能會導致股市資本供求"緊張"。總之,我們認為A股在短期內仍需要不斷消化來自內部和外部的擾動,這種趨勢可能會持續一段時間。
改善A股的主要經濟指標的總趨勢沒有改變。
我們相信,未來A股市場的總趨勢不會改變,市場調整也不會改變相對回報將在"沿著周期"的方向上占主導地位的趨勢。
在流動資金方面,我們相信財政政策可能會在年底前保持寬松,而支持經濟改善的外生動力仍然強勁。
從經濟基本面來看,第三季度公布的經濟數據顯示,中國實體經濟繼續穩步復蘇,主要經濟指標繼續改善。在前兩個季度基數低的基礎上,在有效政策的作用下,經濟本身的內在動力也開始改善,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企業利潤增長率有望達到更高水平。
在政策方面,資本市場改革和對外開放的總趨勢依然強勁。上周外管局擴大QDII額度是這一方向的直接體現。未來,中國投資者參與外國市場和外國投資者參與國內市場的廣度和深度將進一步加深。
前周期"主要關注強勁的利潤部門
結合基本面和估值,我們認為,"親周期"板塊配置將帶來更高的相對收益。我們建議將重點放在第三季度企業盈利強勁的行業,比如在第三季度很有可能保持高增長的機械和電氣設備;與此同時,我們建議將重點放在工業金屬和化學品,改善制造業投資,以及正在測試的家用電器和汽車行業的基本面逆轉。
鑒于當前的高估值和中美關系可能帶來的不確定性,我們認為,消費和技術等核心資產可能在短期內繼續觸底,下行風險依然存在,但中長期消費升級和產業升級的趨勢依然存在,目前的調整可能為低布局提供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