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內科學家威廉·墨菲去世
今天是1987年10月9日,美國科學家威廉·墨菲去世。威廉·墨菲(WilliamP.Murphy,1892.2.6-1987.10.9)于1892年2月6日出生于威斯康星州斯托爾頓,出生于一名牧師。
完成基礎研究后,墨菲在波特蘭的俄勒岡大學醫學院度過了一年的時間,在那里他還擔任了Paratology系的實驗室助理。然后他參加了芝加哥拉什醫學院的暑期課程,后來在波士頓的哈佛醫學院獲得了威廉·斯坦尼斯·墨菲獎學金。在獎學金的支持下,墨菲于1922年從哈佛醫學院畢業,獲得了醫學博士學位。
1924年被任命為哈佛大學醫學助理,1928年至1935年任哈佛大學醫學講師,1958年晉升為高級醫師,后成為該學科榮譽講師。
在行醫一段時間后,墨菲于1923年開始研究糖尿病和血液疾病。不久,他對貧血的研究取得了突破。貧血,或者說缺乏血液,意味著血液中的紅細胞數量太少。威廉·墨菲(William Murphy)和喬治·米諾(George Minot)在1926年利用這一發現,在患有嚴重疾病的惡性貧血患者中使用了這一發現,因為喬治·惠普爾(George Whiple)證明狗的血細胞受到了富含肝臟的飲食的刺激。
他們發現,如果病人每天吃很多肝,他們的病情就會好轉。這也揭示了惡性貧血的原因。后來證實,惡性貧血是肝臟中發現的維生素B1 2的缺乏。為了治療惡性、低色素性貧血和粒細胞增多癥,他使用肝臟提取液肌肉注射,并與喬治·米諾(George Minot)和喬治·H·惠普爾(George H.Whiple)合作,通過未煮熟的肝臟飲食治療惡性貧血。
威廉·墨菲(WilliamMurphy)和喬治·米諾(GeorgeMinot)和喬治·H·惠普爾(GeorgeH.Whiple)因其在貧血患者肝臟治療方面的發現而獲得1934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
威廉·墨菲于1987年10月9日在馬里蘭州布魯克蘭逝世,享年9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