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0℃最北鐵路線上實現調車
國慶假期結束了,臧立冬終于可以慢慢來了。作為中國最北端的客運站 -- 摩河站的調度員,長假非常繁忙:國慶假期期間,煤炭流量很大,調車工作也很忙。在吉林老家的臧立冬不能回家。忙完工作后,他洗臉,和父母拍了一段視頻:" 這里一切都很好,空氣很好,食物也很好,請放心給我的父母。
漠河站是我國最北端的客運站,被稱為 "神州北極",是我國最低氣溫之一,冬季強冷空氣由西向東推進,降水驟降,異常寒冷,嚴寒期長,年平均氣溫 -3.8℃,最低氣溫 -52.3℃,晝夜溫差大,有 "一天四季" 理論。
漠河車站有五條專用線,主要是煤炭運輸。冬季,隨著采暖需求的增加,漠河站的貨物運輸越來越繁忙,編組線已排滿,每班列車的運行時間比平時長二到三倍。寒冷的天氣和工作量的增加,增加了調車作業的強度和難度。
臧立冬畢業于吉林鐵路職業技術學校,于 2019 年被分配到漠河車站,一年中最難做的調車作業不是臟兮兮、疲憊不堪、危險的調車作業,而是冬天的寒冷。他一進十月,就穿上棉布夾克和棉褲,準備與對講機和工具交談,大步走到車站的院子里,氣溫接近零度,雖然穿得很厚,但仍然覺得有點冷。在 12 月份,白天的溫度通常是零下 36 攝氏度,晚上是 -40 攝氏度,寒冷會凍在骨頭里。"我從沒想過漠河會這么冷,不管他冬天穿得有多厚,就像赤身裸體掉進冰箱。" 張麗東說。從吉林省長春到漠河,感覺不僅冷,而且冷。
今年疫情期間,漠河站的煤炭運輸增加了。當晚上有很多作業的時候,通常是從晚上的 6 點到第二天早上的 3 點或 4 點。當前往煤炭專線運送汽車時,來回行駛近 3 公里需要 2 個多小時。專用線上有一個大坡道,機車牽引速度減慢,運行時間延長,在寒風雄偉的夜晚,臧立冬站在機車前面,面對刺骨的寒風,期待著汽車領導人員的工作位置,隨時注意信號,眼睫毛上的呼吸凍結,瞬間凝結成白霜,閉上眼睛。
這條專線的入口是一個無人看守的十字路口,也是煤炭運輸車通過的必經之地。每當車輛上下車時,都要上上下下,對線路進行檢查,清理運煤車在鐵路法蘭槽內滾下的煤。冬季,小煤渣和煤有時會凍結在鐵軌的邊緣,小心清除,以防止鐵軌因離線而被包裹住的鋼軌。
每天和一個晚上 24 小時的家庭作業后,臧立冬回到工作室吃飯、休息和換鞋,時間不超過 5 個小時。他需要看一看,撿起鉤子,在運行列車上確認和連接,撿起車跳,鉆進去和跳,彎下腰,指頭口授,接電話,互相保護,所有這些都應該是準確和標準的,不應有絲毫松懈和放松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