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出"內鬼",消除金融安全隱患
今年9月,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上海監察局副局長周文杰在金融監管部門調查和處理的領導干部名單中增加了另一人。
據"法治日報"記者統計,今年1-9月,中央紀委國家監察委員會網站接二連三地向金融監督部門八名領導干部通報情況。
今年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斗爭的結束。年初,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十九屆四中全會公報提出要"深化金融領域的反腐敗工作"。
接受"法治日報"采訪的專家表示,金融監管機構是金融業的"看門人",在金融機構的準入和相關管理方面擁有相當大的權力。一旦金融監管機構濫用監管權力,就會嚴重擾亂金融秩序,甚至威脅到金融安全。
專家認為,紀檢監察機關通知了金融監督部門的領導干部,反映了黨中央堅決查處金融領域腐敗的堅定決心,但從根本上講,仍然需要推進金融監督體制和機制的改革,實現監督的制度化和規范化,優化權力結構,縮小腐敗滋生空間。
深化金融部門的反腐敗斗爭
幾位官員對垮臺事件作出了回應
周文杰,浙江諸暨人,今年九月才滿49歲。
根據周文杰的簡歷,周文杰于2001年加入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32歲轉任原上海銀行監督局副局長。他擔任辦公室副主任、國有銀行監管辦公室主任等。2016年4月,周文杰出任上海銀行監督局前副局長。
作為金融監管部門的領導干部,周文杰的倒臺并不是唯一的。今年第一位接到通知的金融監管部門領導干部是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銀監會)前黨委書記兼福建省監察局局長。
1月16日19時30分左右,中央紀委國家監察委員會網站宣布"邱新政"已在雙方開通。"值得注意的是,當天中午,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十九屆四中全會公報發表,建議"深化金融領域的反腐敗工作"。
根據"七七新政"的履歷,他曾任中國保監會寧夏監察局黨委書記、主任,曾任中國保監會江蘇監察局局長。
2019年7月,時任中國銀監會黨委書記、福建省監督局局長的新政落幕。據了解,他是中國銀監會成立后金融監督管理部門的第一位領導干部,負責調查和處理他的機構是中國銀監會的中央紀委紀檢監察組和江蘇省紀委。
今年四月,涉嫌受賄的邱新政案被江蘇省人民檢察院認定,由南京人民檢察院起訴。
根據中央紀委國家監察委員會的通知,新政利用職權為他人謀取利益,向被監管機構的人員大量借款,利用其地位為金融機構、企業和個人謀利,獲得巨額財產等。
通知說,新政"為了謀取個人利益,濫用監管權力,從維護金融秩序者到破壞者,嚴重破壞了監管的權威性和嚴肅性。
據"法治日報"記者統計,今年1月至9月,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國家監察委員會網站向金融監督管理部門8名領導干部通報,其中3名由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內蒙古監督局通知。
北京大學廉政建設研究中心副主任莊德水在接受"法治日報"采訪時說,對金融監督部門領導干部的查處工作是金融領域反腐敗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并告知金融監督部門的許多領導干部,金融領域的反腐敗工作已經進入"深水地區"。
北京科技大學教授、廉政研究中心主任宋偉說,在金融反腐倡廉的背景下,金融監督部門的領導干部經常分崩離析,反映出金融業腐敗仍處于頻發階段,特別是金融監管部門對許多金融企業具有更大的權力和監督,腐敗風險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