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業的“滴滴打工”上線了
剛脫下圍裙的王秀霞穿上休閑運動服,戴上帽子。天虹超市水產品早班工作下午兩點多就結束了,她還沒想好下一次該怎么辦,因為女兒此時還有兩個小時的時間下課,“巧工”發了條短信,超市家里的生意有一個小時的任務,她可以幫忙,所以她決定多掙點錢。結束后,才可以買菜給女兒做飯。
這款名為“黑工科技”的新科技。
由于天虹數字化程度高,app研發周期相對較短。從立項到4家門店的試運行,只用了3個月左右的時間。今年8月13日,天虹超市智能勞動app正式上線,目前已覆蓋天虹100多家超市。據透露,智能勞動應用推出后,天虹每月將節省近百萬元。
應用:標準工作開放,人工成本可視化
事實上,智能就業app不僅適用于超市,也適用于其他零售業態。其應用的前提是業務標準化和可量化,而員工能力的標準化也是一個重要的過程。任何一個愿意通過搶單賺錢的人都可以下載應用程序注冊,但需要通過平臺的評估,才能貼上相應的能力標簽(送貨、打包、殺魚等)。
據了解,目前僅在天虹超市應用的智能就業平臺中,60%是小時工(與天虹簽訂無勞動合同的社會閑散勞動力)。這家超市有自己的雇員和固定的小時工。因為他們經常接觸超市工作,所以他們可以很快地設置工作能力標簽。對于第一次接受任務的員工,平臺將按照超市的工作標準進行引導和培訓,然后進行標簽認證。
使用臨時勞動力需求來反映智能勞動力應用程序的使用場景:
今晚是超市家庭業務的活動時間,這需要額外的勞動力。業務管理員需要提前在平臺上發布任務信息,如工作內容、工作時間、人員應具備何種能力標簽等。上早班的超市員工、超市所在百貨公司的出納員、商店周邊的小時工都可以參與搶單。每項任務完成后,管理員將對人員進行評分。評估是管理員選擇獲取訂單的人的基礎。分數低的人可能沒有搶劫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