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航運:從信息到智能
2020年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經濟不景氣,但集運業形勢良好,班輪公司業績逆勢增長,第二季度全球航運業實現利潤27億美元,在智能化浪潮中,航運業與人工智能的有機結合將為智能航運做出積極而有效的貢獻。
雖然人工智能的技術概念是指用于模擬、擴展和擴展人類智能的科學的研究和發展,但從實現路徑的角度來看,它本質上是一種基于計算機科學的機器智能,它是一種使智能機器以類似于人類智能的方式作出反應的技術探索,這意味著相關的智能機器應該具有語言識別、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專家系統、計算機視覺、機器學習和其他與人類智能相關的能力,而信息顯然是實現這些能力的基礎。
在上述過程中,AGV起著關鍵的中介作用,它具有電磁或光學等自動導引裝置,可以沿規定的導引路徑行駛,具有安全保護和多種移植功能,不僅可以自動避障,而且還能做出減速、制動或旁路等各種決定,并規劃最佳的駕駛路線。
AGV自動導航的實現技術是多元化的,其中磁釘定位導航系統在工業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例如,在洋山港自動化碼頭第四期工程中,地面安裝了61483枚螺絲釘,磁釘和磁釘處于更加精確的定位狀態,磁釘的磁信號可以被磁釘傳感器檢測以實現AGV的定位。此時,位置可以通過編碼器數等里程測量傳感器來計算,方向角可以由陀螺角度傳感器確定。
上海洋山港控制系統以自動導向設備、全自動碼頭作為一個龐大的系統,為了實現協同作業,還需要通過人工智能、運籌學決策和系統工程理論開發中央控制系統。上海洋山港的控制系統主要包括自動碼頭智能生產管理控制系統(TOS)和設備管理系統(ECS),它們命令130 AGV協同工作,充分發揮最佳效率。
除了已應用的技術外,自動化碼頭的發展也與相關技術的進步緊密結合。廣州港口集團積極引進高新技術,與華為公司開展戰略合作,重點是建立一個與5G技術相結合的"汽車-道路協調"平臺,優化自動化碼頭的操作流程。華為在廣州港等港口進行了聯合創新和試驗,在港口陸港、海域等特殊情況下探索了5G覆蓋技術,實現了港口遇險報警、輔助導航、智能貨物裝卸等業務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