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賦能,創造水清岸綠的生態河
黃河流域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屏障和重要經濟區,是戰勝貧困的重要地區,對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奔騰河向東流,天氣煥然一新。記者近日實地考察了甘肅、寧夏、河南等省和地區,發現隨著國家對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優質發展的持續貢獻,"山河依附、人民河流、城市河流"的新形勢正在逐步開放。
建設清澈的生態河流和綠色的堤岸
金秋時節,黃河兩岸稻香四溢,從西向東,呈現出一幅五彩繽紛的生態發展圖景。
甘肅蘭州,黃河兩岸水草茂盛,花香濃郁;寧夏銀川、毛烏素沙漠西南緣、湖水如鏡、蔭涼;河南開封,水環繞綠城,白玉香集集。
在這座充滿活力和迅速變化的綠色城市的背后,黃河沿岸的自然環境得到了極大的改善。
過去,作為黃河上游最大的工業城市和西部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蘭州工業排放造成的黃河污染曾經是突出的。
近年來,通過嚴格控制工業污染排放、截留河流污染、恢復河流濕地等措施,黃河蘭州段水質穩步達到國家二級水質標準。
堅定而堅決的管理,不僅換來了凈水、岸綠、京美,還進一步打開了蘭州的城市建設和發展思路--重點建設黃河河岸風情線。沙灘足球場、音樂噴泉、健身足跡散落,21個公園、15000畝綠地已成為城市迷人的風景,這里有健身、休閑市民。
蘭州黃河風情線管理委員會副主任文樹平站在過去廢棄的蘭蒂泵站重建的觀景臺上,與賈震、中山鐵橋、黃河母親雕像、白塔山公園、蘭州碑林一樣好。作為唯一通過黃河的省會城市,黃河通關線全面展現了黃河沿岸獨特的一段獨特的風情,讓市民有了更多的幸福。
也在黃河上游的銀川,曾經是一座被黃沙籠罩的城市。"黃沙飛舞,沙丘比房間還高。"天上沒有鳥,地上沒有一寸草。"唱了很多年的民歌,是半個世紀前銀川靈武市白暨灘的真實寫照。
白建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于毛烏素沙漠西南緣,靠近黃河和銀川市,一直是銀川防沙防沙的"前線"。
白江灘植樹形成了生態屏障,有效遏制了沙漠南擴,黃河輸沙量大大減少,河床穩定,"八戒灘管理站護林員吳景中說。寧夏黃河灌區有幾十萬公頃的好土地可以得到保障。
讓貧瘠的黃土地上披著綠色的衣服,讓"人進出沙"的奇跡得以實現,并非易事,36年來在這里種樹治沙的吳敬中回憶起過去的運球:"過去,汽車不能開進來。他們不得不拿起混凝土板,每天平均每人將近100個水泥板運到沙漠中的建筑工地。"這樣,他前進了一米一米,最后把道路鋪設到沙漠的腹地。
經過三代人的不懈努力,形成了一座堅實的"綠色長城"。巴結海灘已經從一片無路可走的沙漠變成了一片630000畝的綠洲。
從奔騰上游到東部,黃河中游的泥沙,黃河下游的河南,已經成為地面上"懸河"最突出的一段,也是歷史上最破碎的一段。
黃河被稱為‘銅頭鐵尾豆腐腰’,河南處于‘豆腐腰’的位置。多年來的泥沙淤積導致河床持續上升。雖然洪水很小,但水位很高,洪水風險仍然是最大的威脅。河南省開封市第一河局局長潘家良打破了"有害河流"頑抗的癥結。
過去,汛期一到,村民們就不堪重負。開封72歲的市民齊長明回憶道:"每當下雨、洪水時,到處都是泥,破壞土地、道路和房屋,路上的麻袋在十多英里外。
長期堅持治理。多年來,政府采取了筑壩綠化、水土保持、小浪底水利工程、水沙調蓄、堤防加固等措施,黃河兩岸面貌煥然一新,裂縫得到了有效控制。
從前者的"骯臟與混亂"到今天的"美麗風景畫",從貧瘠的群山到綠色的眼睛,生態的美麗與人民的祝福相連,造福于岸上無數的人民。黃河不僅為沿途城鄉地區的發展提供了水資源,而且成為綠色的生態走廊,形成了人與水相互依存、和諧相處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