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伯禮在河北省易縣中醫藥繼承與創新會議開幕式上的講話
河北省易縣中醫藥繼承創新會議開幕,主題為"繼承和創新中醫藥發展,促進健康與健康產業的整合與發展","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里親自出席并發表講話。
據中共易縣黨委書記劉杰介紹,易縣是張氏的故鄉,是"易水中醫"的祖先,是河北省中醫界的"強縣"。本縣中藥材種植面積25000畝,全國野生中藥植物230余種。是西陵地區知母(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的產區。全縣27個鄉鎮衛生院全部建成標準化國家衛生廳,366所村醫院可提供中醫服務,800多名中醫專業技術人員。
劉杰說,為了推進保定市"千方百計建設全國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國內生活衛生領先產業高地"的目標,該縣圍繞北京市衛生事業,結合工業扶貧、全球旅游和特色小城鎮建設,制定了衛生保健產業發展規劃。加強中醫名醫的學術經驗、技術遺產和產品開發,加快張沅博物館建設,為保健產業的發展提供中醫藥支持。
黨組成員、河北衛生委員會副主任段云波說,作為中醫學的重要發祥地,延趙大地一代又一代地涌現出劉萬蘇、張沅、李東源、王慶仁、張錫春等名醫。金代醫生張沅開創了"一千年來領導中醫學術"的臟腑辨證論治新體系和配藥方劑學說,開創了新的、系統的臟腑辨證論治體系。希望保定市從制定"十四五中醫藥發展規劃"開始,著力激發中醫藥機構和人才的活力,創新體制和機制,為全省提供改革、探索和生動的實踐。
張伯里在講話中建議,易縣要充分利用太行山脈的山地資源,利用安國制藥城及其藥品的物流和倉儲優勢,大力發展地方中藥材種植。應重視中藥資源的開發利用,綜合治療十分重要。我們應該重視3A級醫院的建設,這是對衛生保健行業的真正支持。
同一天,中國中醫藥信息社會沂水學院研究部成立大會和第二屆京津冀水學院學術研討會同時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