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端-邊-云”協同業務體系,中科海微從技術入手打入AIoT領域
中科院有一個傳統,一個團隊一旦把一項新技術做好,就會選擇創業,走產業轉型之路。2019 年初,李東選擇攜團隊創業成立中科海威(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科海威”),并擔任 CEO。
中科海威是一家獨立可控的邊緣計算系統提供商,專注于物聯網和邊緣計算。以自主研發的“海威海威”操作系統為樞紐,在產品開發和軟件部署上為用戶提供了更高效、更靈活的“端緣云”集成模式。“海威海威”操作系統就像一個超輕量級的東西,由 Android 開發、加載、執行和卸載第三方應用程序。
目前,中國已成為世界上對 aiot 需求最大的市場。然而,谷歌、微軟、亞馬遜等國際企業在行業內擁有較高的話語權,國內可替代產品仍缺乏具有競爭力的芯片。針對這一市場,中科海威初步完成了具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邊緣計算操作系統的研發。該系統能夠獨立識別第三方應用,并根據資源需求,在端到端設備和邊緣計算服務器上完成頻繁而輕量級的任務,并將復雜任務移交給云系統。同時,可以有效降低應用軟件的響應延遲和網絡負載。海威嵌入式邊緣計算軟件棧的體積約為 128k-256k,可以在 ARM cortex m3/M4/M7 的大部分 32 位 MCU 處理器上運行,能夠滿足內存需求,并執行復雜的傳統人工智能算法。通常,設備制造商會使用更高級別的處理器(如 ARM cortex a 系列處理器)來承載具有此類智能功能的軟件。兩級處理器的平均市場價格差約為 8 -10 倍。
此外,海威提供的端到端云集成軟件系統采用高級語言(Javascript 或 Python)進行編程。傳統上,設備制造商需要嵌入式程序開發、Android 或 iOS 應用程序開發、服務器 Web 開發來共同完成設備所需的所有程序的開發。三組人員采用的開發語言和技術框架不同,總體代碼量和協作成本較高。采用海威產品后,客戶開發模式由三組開發人員合并成一組,用同語言開發。整個代碼量可以減少兩個數量級,平均開發周期可以從 10-18 個月縮短到 1 - 3 個月。開發者可以實現智能終端的快速高效的產品開發、部署和發布。
在業務模式上,中科海威采用端硬件 + 端操作系統授權 + 邊緣云 Faas 服務的計費模式,其中硬件占 30%,軟件占 40%,云服務占 30%。目前,中科海威的主要服務客戶分為兩部分,一是企事業單位,二是下游五金智能廠商," 李說。中科海偉依靠中科院的技術背景,能夠迅速聚集和鋪設行業市場,與智能交通、智能安全、航天等龍頭企業密切合作;下游五金制造商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工業基地附近,產業密集,工廠間容易形成口碑通訊,市場迅速擴大。
在客戶的方向上,海維和海康魏偉在金融安全領域合作,提供端云集成軟件系統,統一使用高級語言編程,根據客戶在財務場景中的需求,迅速完成終端設備、網絡邊緣服務器和總公司云服務系統覆蓋網絡前臺的總體系統建設。海維的多個產品組件被整合到海康的金融安全產品線中。與客戶一起,為智能金融場景完成了新一代端到端智能設備的生產。
海威和博特(國內知名的互聯網眼科醫院),在青少年近視防治領域,采用端緣云集成技術框架,在不到 3 個月的時間內完成了業界最便攜的智能近視眼鏡 -- 景寶。本產品能實時檢測七種不良青少年的視覺習慣,并能實時提示佩戴者。景寶采用的實時智能算法復雜度高,延時要求短,在眼鏡整體重量小于 25g 的情況下,很難完成研制工作。海洋微邊緣計算軟件棧采用端邊緣云相結合的方法,降低了帶眼鏡的機載處理器的處理能力和能耗,成功地完成了產品的研發和批量生產。
李東還說:" 珠江三角洲作為當前中國科技海威的重點市場,也將成為我國下一階段發展的重點,積極拓展產業市場,平衡企業服務重點。
據了解,中科海威目前的團隊規模約為 30 人,2019 年營收達到 500 萬人,2020 年有望增長 100% 以上。其中,大型企業和企業占中科海維收入的 50% 以上。受 2020 年疫情的影響,下游硬件制造商,特別是健康智能硬件產品的銷量有所增加,因此,到 2020 年,下游硬件公司的收入將大幅增加,這也將推動收入模式的轉變。
到目前為止,中科海偉已于 2019 年 8 月完成了原子能風險投資、巨云資本和中國凱圖林聯合投資的天使回合融資。預計將于 2020 年完成新一輪 A 前融資,主要是為了算法升級和團隊擴張。
中國科海微風險投資公司表示:"中科海威不僅擁有優秀的技術研發能力,而且多年來一直在金融、安全、智能衛生等行業進行投資。它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優秀的" 中國隊 "。通過自主開發的海威海洋操作系統內核,中科海威逐步形成了從工業層面的實時智能解決方案到邊緣云的集成部署,從而實現了一系列完整的邊緣計算和智能物質鏈接生態的‘中國解決方案’,引領了世界的技術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