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再添一銀行系消金牌照 ,4大上市公司上陣發力
2020 年,又一家消費金融公司獲批成立,消費金融牌照獲批開業。
近日,江蘇銀行公告稱,已收到中國銀保監會《關于籌建蘇銀凱吉消費金融有限公司的批復》,同意設立蘇銀凱吉消費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蘇銀凱吉消費金融”)。
開業后,江蘇又增加了一家有牌照的消費金融公司,此前蘇寧消費金融就在這家公司旗下。此外,江陰銀行和南京銀行還打算自行申領消費金融牌照。
自 2020 年初以來,只有包括花旗集團在內的少數消費金融公司申請了消費金融。值得一提的是,在消費金融領域已經有很多應用。而唯品會富邦消費金融和蘇銀凱吉消費金融同日獲批。
截至目前,中國有 27 家持牌消費金融公司。其中,今年以來,平安金融消費、小米金融消費相繼開業,唯品會富邦消費金融、蘇銀凱吉消費金融、螞蟻消費金融已獲批籌建。此外,一些銀行和工業企業也在申請消費黃金牌照的路上。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員工告訴《中國時報》記者,去年下半年以來,消費金融牌照逐漸增多,獲批建設的牌照數量也明顯高于之前。這與新莞疫情有關。在網絡經濟時代,為用戶提供各種在線消費場景下的金融服務前景廣闊。
早在三年前,江蘇銀行就申請了消費金融牌照,并宣布將與凱基銀行(2837)聯合推出消費金融業務。TWSE),2345(002195。深圳)和海蘭大廈(600398)。四家公司持股比例分別為 50.1%、33.4%、9% 和 7.5%。四家保薦機構均為上市公司,江蘇銀行為主要投資者。
與大多數持牌消費金融公司一樣,蘇銀凱吉消費金融的主要發起人是銀行部。眾所周知,消費金融公司的主要業務是為個人提供信用貸款,以滿足用戶的消費需求。但銀行本身有貸款和信用卡的資格。
一位業內人士向本報記者解釋,銀行成立消費金融公司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是拓展新的利潤增長點。傳統銀行的貸款門檻相對較高,很大一部分人無法覆蓋。特別是中小銀行面臨著更大的競爭壓力,需要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它們都在向零售業務轉型,收費金融牌照更利于零售業務的發展。
作為全國第一大城市商業銀行,江蘇銀行正在加快零售業務轉型。
資本市場包括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它不僅是企業進行投融資的平臺,也是直接融資市場的主要載體。當然,這將成為國家政策鼓勵的大方向。在上半年實體經濟部門杠桿率急劇上升的背景下,資本市場的戰略意義無疑更加突出。尤其是中國上市公司市值僅占經濟總量的 72% 左右,與美利堅合眾國、英國 154% 和日本 121% 相比,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這一差距正是這一輪資本市場改革的方向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國務院和各部委在國慶節加班工作做了很大努力,中國證監會和上海、深圳交易所紛紛表態。
國務院于 2020 年 10 月 9 日(星期五)發布了關于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國法(2020)14)。隨后,中國證監會、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的官方網站相繼發布 "堅決落實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把促進上市公司質量提高作為當前監管工作的首要目標 -- 上海證券交易所研究落實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 和 "認真研究和落實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
特別是,我們可以看到,雖然第十四條的發布日期是 10 月 9 日,但書面日期是 10 月 5 日(國慶節假期),這表明他們都在國慶節期間加班,這也是一種政治聲明和一種決心。
第二,這是新一輪資本市場改革最重要的高層設計文件。
從內容上看,這應該是新一輪資本市場改革中最重要的頂層設計文件,除了 "證券法" 的頒布和實施以及注冊制度的改革之外,我們可以簡單地梳理一下相關的背景:
(一)國務院辦公廳于 2020 年 2 月 29 日發布了 "證券法修訂實施通知"( 由國務院辦公廳(2020)5 號發布),明確 "股票公開發行登記制度改革要分步推進"。研究制定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股票公開發行試點制度的總體規劃,及時總結科技創新委員會和創業板注冊制度改革的經驗,積極創造條件,及時提出在證券交易所其他地區和國務院批準的其他國家證券交易場所實施股票公開發行登記制度的計劃。隨后,新 "證券法" 于 2020 年 3 月 1 日正式實施(2019 年 12 月 23 日通過),改革創業板注冊制度已成為中國證監會的一項重要任務。
(2)2020 年 4 月 27 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通過了 "創業板試點注冊制度計劃"。
( 三)中國證監會于 2020 年 6 月 12 日發布了創業板改革和試點注冊制度的有關規定。自 6 月 15 日以來,深圳證券交易所已開始接受接受創業板審查的企業的首次公開發行、再融資、兼并和收購申請。
(4) 國務院財務委員會于 2020 年 7 月 11 日舉行第 36 次會議,研究充分落實對資本市場違法犯罪行為 "零容忍" 的要求,這是 4 月以來的第三次 "加強對資本市場投資者保護的專題研究" 和 5 月 "打擊資本市場欺詐研究" 以來的第三次安排資本市場相關問題。
(5)2020 年 7 月 30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明確表示," 要推進資本市場基礎設施體系建設,依法嚴厲打擊非法證券活動,促進資本市場穩定健康發展。
(6)2020 年 8 月 24 日,創業板注冊制度中的第一批上市企業。
( 七)中國證監會于 2020 年 9 月 3 日舉行了資本市場法治建設高級咨詢專家任命儀式和資本市場法治基本制度建設論壇。
( 八)國務院常務會議于 2020 年 9 月 23 日作出部署,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保護投資者權益,促進資本市場持續、穩定、健康發展。
可以看出,無論是改革混合所有制、發行股票、充實支付和融資工具,都需要大量資金支持,這意味著面向市場的并購本身就意味著運營機會。
三、完善上市公司融資體制,繼續放寬再融資條件,研究和引進更方便的融資方式,支持上市公司開展長期有限債務融資,發展優先股和股票債產品,通過發行債券開發股權基金和衍生工具(風險管理工具)。
(3) 完善上市公司退出機制,解決上市公司存在的突出問題
做法:
一、通過金融欺詐、利潤傳遞、市場操縱等手段,打擊惡意規避退市行為,通過積極退市、并購、破產重組等多種退出渠道的順利開通,及時清理市場風險。
例如,美國 2012 年和 2016 年的上市公司數量分別下降,而中國 2017 年至 2020 年的上市公司數量分別為 5、6、12 和 17 家。2012 至 2020 年,中國市場上退市的上市公司數量分別為 5、6、12 和 17 家。
2. 解決上市公司股票質押風險,如:(1) 加強對金融機構、大股東和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的風險約束機制;(2) 嚴格控制限制性股票質押;(3) 支持銀行、證券、保險、私人股本基金等機構參與解決上市公司的股票質押風險。
三、認真處理資金占用和非法擔保問題,即控股股東或者實際控制人不得以向上市公司借款、提供上市公司擔保、清償債務、承銷資金等方式侵占上市公司資金,上市公司應當履行對外擔保的信息披露義務,不得以上市公司名義非法提供擔保,嚴格控制對外擔保的風險(如系列擔保)。
(4) 增加違反法律和條例的費用
一、加大對虛假發行、信息披露、市場操縱、內幕交易等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
二、加大金融詐騙、資金占用等違法行為的行政刑事法律責任,完善證券民事訴訟賠償制度,大大增加相關責任主體的違法違法成本。
第十四條指中央銀行四次,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五次。
第十四條是指中央銀行在促進以市場為導向的并購、完善上市公司融資制度、積極穩妥地化解上市公司股票質押風險、加強應急政策支持等方面的作用。此外,中國銀監會在五個方面提出:規范公司治理和內部控制,完善上市公司融資機制,積極穩妥化解上市公司股票質押風險,加強應對重大突發事件的政策支持,促使中介機構恢復盡職調查。
其中,完善上市公司融資制度,積極穩妥地化解上市公司的股票質押風險,加強應對重大突發事件的政策支持,都涉及到中央銀行和銀監會,這也表明這與銀行自身密切相關。
一個共識是,搞活資本市場是做好上市公司工作的基礎,關鍵是新企業和增量基金(如外資)的進入和劣勢企業的退出,以及中長期基金和機構投資者的持續支持,需要在國內大周期新的發展模式下開拓資本市場的投融資渠道,促進資金的進入和退出。在引進外資和其他增量資金的過程中,人民幣匯率應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支持,兩者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內在聯系。